大山里的背房人
“大山里的背房人?”“能背动房子的人?”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这些疑惑?解开这个疑惑要从今年的春游说起。
今年春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鸠山踏青,想顺便再挖点野菜。那天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向大山深处走去。
远远的看着是山,一路走来左右都是高山,唯独走的路,明明路边都是硕大的山石,却不像是山。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看山不走山”吧!我们一路顺路而上,边走边挖山脚下的野菜,不知不觉走到了南山的山顶。回头望望来时路,是一条很深的山涧,走过的路是条比较窄的公路,在山涧的一侧,顺势而上,时而陡峭,时而平缓,蜿蜒曲折。
在公路的尽头住着两户人家。看到有人在家,朋友就过去打招呼,有一句没一句的攀谈中,就聊到老人一生的经历。
老人姓于,71岁,身体健硕,祖上来自新密。祖上来后,本置家于山脚,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老人的长大,他开始计划着自己的“小家园”。他在山顶找了个平缓的地方,先把地坪挖出来,在那个没有先进工具的年代,这种作业全靠体力,何况还是满山的石头。整理好地坪后,开始从北山往南山运石头。
“打住一下!”我疑惑了。“为啥要从北山运石头?咱不就在这山上吗?这山上难道还缺石头?”我看着满山的石头问道。
老人笑着说:“南山的石头不成块,不坚实,容易风化。北山的石头坚硬。”老人说着顺手指着旁边的石头。仔细一看,石头真的像掉了皮的馒头,有很多蓬松的石缝。
“那为啥不把房子直接建北山呢?”
老人微笑着说:“北山过于陡峻,不宜居住。”
我顺眼往北山望去,北山比南山高出好多啊!也确实陡峻,稀稀拉拉的几簇的连翘盛开着金黄的花朵,点缀着大山,却看不到路,也没有看到参天的大树。
“我一早去地里干活,干完地里的农活,再去运石头。”老人接着说。
“咋运过来的?用牲口驮的?”我忍不住打断。
“那时候没有牲口,买不起,一块一块背过来的。”老人平静得像叙说着他人的故事。
“哇!你太厉害了吧!这房子上的石头都是这么背过来的?!”看着房体上大块大块的石头,我惊讶道。
“是的!这上房,厢房,还有这牲口棚,都是我一块一块从北山背过来的!”老人说道。
“这么大块儿,怎么能背得动?”我不敢置信。
“那时年轻,有的是力气!现在老了,背不动喽!”老人感叹道。
我仔细地看了看建房用的石头,忍不住问:“这得背多久啊?”
“没背几年。”老人轻松地说。
看了看老人当年背石头走过的路,那条老路隐约可见,犹如攀岩的天梯。普通人空手走上来,都相当吃力。而老人还要背那么大那么重的石头,不由得感叹老人的毅力,崇敬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他的内心该是多么渴望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多么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创建自己的家园,才会产生这么大的能量!凿凿凿,背背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背着这硕大的石头,走下陡峻的北山,穿过山涧,再爬上陡峭的南山,直到把房屋建成!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我竖起的大拇指久久不能放下。
“您的孩子们呢?”
“都走出大山了。”老人欣慰地说。
“那你怎么生活?生活费怎么来的?”
“我自己喂了几十只羊,花不完。”
“那么多怎么忙得过来?”
“不忙,早上把羊圈门打开,他们自己就跑出去吃草去了,傍晚就自己回来了。”
“这也太神奇了吧!”我惊讶道。
聊了一会儿,我们也休息得差不多了,就和老人道别。走了几步,回过头去,看到老人还在朝我们挥手。我赶紧又朝他挥挥手。我仿佛看到老人背着石头,不!是背着石头砌起的房子,再找一个平坦的地方放下,一个温暖的家。
他就是我要说的“大山里的背房人”。我敬佩他那坚强的意志,敬佩他那排除万难,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也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梦想是导航,行动才能看到希望!
那天虽然没有采到多少野菜,可是得到的却是更宝贵的精神食粮。而这些精神食粮的给予者就是这位普通的山里人,这位大山里的背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