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异物参几多
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说到“诸参辛芍叛藜芦”,意为各种参、辛夷和芍药不能与藜芦一起用。但要注意的是,“十八反”是金元时期提出的,那时候还没有西洋参、党参、北沙参、太子参,“诸参”并不包含所有的“参”。党参是中医药王国中的后起之秀,清代中期才开始使用。太子参的药用历史更短,从20世纪50年代算起,也不过70年的历史。所以,谈起“十八反”不必草木皆兵,藜芦也不是逢参必反,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党参是人参“替代品”
大洋彼岸有人参“替代品”西洋参;在人参的原产地山西也有一个“替代品”,就是来源于桔梗科的党参。《本草纲目》没有党参的记载。最早记载党参的本草文献是清代医家吴仪洛所写的《本草从新》(1757年)。虽然《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在中国古代上党人参是最好的人参,但李时珍同时也记载了人参相关的社会现象:“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说明在明朝李时珍时代,上党人参已不再使用了,而东北地区的人参更常用。
上党是今天的山西长治,位于太行山南部,地势非常高,与天同党,称为上党。物产丰饶是好事,但有时也会给当地的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记述的是当时湖南永州地方被朝廷征收苛捐杂税,乡民宁可收集毒蛇抵税,使得百姓不堪重负,家破人亡。广西合浦采珍珠是极其艰辛和危险的工作,常常以生命为代价。
太行山地区的一本地方志《清凉山志》记载,在明代永乐年间,上党的树都被砍光了。人参是在林荫处生长的,没了树也就没有了人参的栖息之地,人参的产量自然就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后来在上党绝迹了。上党的人参没了,税收不能减,还得向朝廷进贡人参。当地人找出了一种状似人参,也有一定补益功效的药物——党参。可能因为党参也是补益药,鲜少有毒副作用,党参就“冒名顶替”地问世了。
上党是历史重镇,如今那里再也见不到人参了,有的只是党参。党参是桔梗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新鲜的党参折断之后会流出乳汁。那么,党参真的可以代替人参吗?党参和人参有什么区别?
首先,最关键的区别是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党参没有补元气的作用。所以对于元气虚脱,党参代替不了人参,即使加大党参的剂量也没有用。其次,在补脏腑之气方面,党参主要补肺脾二脏之气,不像人参可以补心气、补肾气。最后,党参也能够益气生津,有一定的生津止渴作用,这类功效类似于人参。如果用在生津上,党参可以代替人参。
著名的方剂补中益气汤,有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原组方中的“参”指的是人参。金元时期发明此方的医家李东垣用的是人参。但是现在日本人使用该方时,将里面的人参换作党参,因为党参相对药性平和,没有人参的燥热性,比较适合多数日本人的体质。现在国内很多补中益气汤的衍生药品有的用党参,有的用人参。
太子参古今所指有异
在清代以前的本草著作里提到的太子参,指的是比较幼嫩的人参。现在谈到药食两用的人参时以年限为界。5年以下的可药食两用;5以上的专为药用。韩国有一道名吃“人参鸡”,一锅人参鸡里有四五根人参,人参与鸡肉都是热性的,但二者用的材料都是幼嫩的,吃了不易上火。
现在《中国药典》里收载的太子参是与古代记载的太子参(幼嫩人参)完全不同的药材,它是源自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从功效上来说,现在的太子参类似于西洋参,能气阴双补,又补气又补阴,作用非常平和,但对于元气虚脱之证,则无能为力。
儿童补气是可以用太子参的,因为小儿体质往往不需要大补,尤其补肾气的药,更不能乱服。服用太子参时,不用太担心像人参一样容易上火,正好符合儿科用药的特点。对于成人的肺脾气阴两伤,也可以用太子参。常见的药膳方,如太子参煲无花果瘦肉汤,有健胃、益气、润肺的功效。
南北沙参功效不同
沙参有南北之分。南沙参来源于桔梗科,因为它的根质地非常疏松,有一点像泡沫塑料,所以很多地方索性就把它叫作泡参。《神农本草经》里的沙参就是南沙参,因为后来又出现了北沙参,需要区别开这两味药,才在原本的沙参名字前加上了“南”。虽然叫作南沙参,其实在北方也能生长,只不过在长江流域产量较大。南沙参主要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等功效,在补气祛痰方面见长,是治疗肺气虚的药。北沙参的原植物是伞形科的植物珊瑚菜,最早记载于明末《本草汇言》一书中。北沙参主产地在山东。不过,也并不是只有北方才长。香港大浪西湾的海滩上也曾发现有野生的北沙参。
北沙参是一味典型的清补滋阴药,但是有一点偏寒,味苦淡,作用主要是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煲汤时用的大多是北沙参,如沙参玉竹老鸭汤。北沙参可润肺清心、益胃生津;玉竹可养阴、润燥、除烦,这款药膳非常适合秋冬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