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元代钧瓷梅瓶背后的故事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
在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厅陈列着一件元代钧瓷梅瓶。“这件钧瓷梅瓶的来历比较特殊,它出土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许昌段。”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元
代钧瓷梅瓶“重见天日”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及干渠流经地,纵贯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文化古迹丰富。”陈文利说。2005年—2012年,沿线省市组织人力、财力对调水工程所涉及遗迹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现文物最集中的地段。工程实施过程中,河南省组织力量对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座城市沿线数百处古遗址进行保护,发掘各种文物10余万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许昌段的文物保护工程,收获了从史前到汉代直至金元时期的大量文物,这件元代钧瓷梅就是其中的珍品之一。“这件钧瓷梅瓶保存比较完整,器表通施的蓝釉和烧制过程中窑变自然形成的铜红釉相得益彰,属钧瓷精品。”陈文利说。
钧瓷烧造起源于禹州市神垕镇,并因在禹州市区城北“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宫廷御用钧瓷,故窑名“钧窑”,瓷名“钧瓷”。
两宋的灭亡使钧瓷业遭受重创,工匠们在兵灾战火中亡命他乡,将制钧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多年来,在今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辽宁、江西等地考古发现的元代墓葬、窖藏、城市居民遗址或古代贸易沉船中,经常发现钧窑类型的瓷器或者瓷片标本,这表明钧瓷在元代仍是一种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元代钧窑的生产规模和影响因此进一步扩大。
走进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厅,可以看到一件“亭亭玉立”的元代钧瓷梅瓶,它高33.5厘米,口径5厘米,出土于禹州市八里营村段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多地协调发展、凝聚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
钧瓷在宋代是御用珍品
出禹州市区,往西南而行约30公里就是神垕镇,这里既是钧瓷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还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唐代,神垕一带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釉瓷,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唐钧”。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官府设置官窑,为宫廷烧制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随后,钧窑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神垕镇形成了庞大的窑系,成为陶瓷生产最集中的地区。
经金元时期的不断发展,到明成化年间,《神垕真武庙碑》中即有“神垕之镇耕渎(读)陶冶者千余家”的记载。至清代则广为流传着“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民谣。
钧瓷器型多样,作为中国古瓷中常见的造型,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的梅瓶直到今日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时期梅瓶也叫经瓶,最初用途可不是用来插花和欣赏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分别在瓶腹写有“清沽美酒”与“醉香酒海”,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明代唐寅绘制的《饮中八仙图》,被认为临摹自北宋赵公麟的作品。画面描绘了李白、张旭等八人坐于松林间畅饮,一名侍童正把梅瓶中的酒倒在酒缸里。这些都说明梅瓶最初的用途是一种储酒、储水用具。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撰文写道,“经瓶”与宋代皇家的经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经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到了近代,一是讲筵制度废弃了;二是瓶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文人喜欢用它插梅花,所以它的新名字就叫“梅瓶”。
元代梅瓶的制式与宋代基本相似,功能上仍以贮酒为主。透过许昌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元代钧瓷梅瓶,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老钧瓷重新焕发光彩
钧瓷是禹州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禹州市神垕镇,老墙里的砖、小院里的花池、院墙上的花盆、屋檐下的鱼缸……就连家家户户用的餐具、面盆、笔洗都是钧瓷制品,可谓“无处不钧瓷”。街道两侧钧瓷店铺林立,展示着各种类型的精美钧瓷艺术品,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赞叹不已。神垕镇以烧瓷闻名,是钧瓷文化的发祥地,窑火至今生生不息。这里有世世代代的“守艺人”,守护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命脉。神垕镇被诸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神、奇、妙、绝”四大特点著称于世,凭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喜爱。2008年,神垕镇“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钧瓷以其独步天下的铜红釉改写了中国单色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使钧瓷以其独有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成就而驰名于当世。
在当代,古老的钧瓷重新焕发光彩。在东盟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上合峰会、奥运会及国家领导人出访等重大外事活动中,钧瓷以其厚重大气、和谐包容的中国风格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一大批钧瓷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国总部等机构和国内外收藏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