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摘要)

——2021年 3月1日在禹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禹州市财政局局长  朱云雷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政工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收入预算为246300万元,执行中调整为240300万元,实际完成24058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1%,同比增长4.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是:
——税收收入188235万元,同比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2%。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主体税种完成131464万元,同比增长7.3%;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环境保护税等小税种完成56771 万元,同比下降4.1%。
——非税收入52350 万元,同比增长7.9%。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支出预算为617753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调入资金等因素,支出预算调整为623774万元,实际完成61277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2%,同比下降6.7%。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收入预算为125100万元,执行中调整为119100万元,实际完成9392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8.9%,同比下降8.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是:
——税收收入41572万元,同比下降22.6%。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主体税种完成27217万元,同比下降11.5%;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环境保护税等小税种完成14355万元,同比下降37.5%。
——非税收入52350万元,同比增长7.9%。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支出预算为551773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乡级上解收入增加和调入资金等因素,支出预算调整为558104万元,实际完成54710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0%,同比下降4.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93200万元,执行中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减少,收入预算调整为143200万元,实际完成14823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3517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3.5%,同比下降35.0%;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314134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因素,支出预算调整为402287万元,实际完成37939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4.3%,同比增长7.6%。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39700万元,执行中因投资总公司及其子公司产权收入实际中标价高于预算数,收入预算调整为39870万元,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际完成39870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40220万元,执行中因国有公司改制未完成等原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调整为39962万元,实际完成3996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36942万元,实际完成4030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9.1%;支出预算为26918万元,实际完成2596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6.5%。具体为: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入40304万元,支出25969万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按照《预算法》规定,从2015年起,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即年度政府债务余额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上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我市2020年政府债务限额75.4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8.48亿元,专项债务57.01亿元。
截至2020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67.0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5.58亿元,专项债务51.51亿元。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上级财政部门核定的限额。
以上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数据为财政决算前数据,在上级财政部门正式批复后还会有所变动。
(六)落实市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2020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为落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市财政部门迎难而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持续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顺序,全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1.主动担当,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财政系统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带来的冲击,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加快资金拨付使用,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全市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6021万元,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提前预拨医保基金4203万元,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保障作用,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2.精准发力,积极支持经济企稳回升。一是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全年累计减税降费38300万元。二是全力支持复工复产。积极落实疫情期间减免房租政策,为全市140个市场主体减免租金290万元;争取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808万元,支持56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稳岗就业;争取国开行和农发行抗疫专项贷款9496万元支持三家公立医院和企业用于疫情防控,安排专项资金1590万元支持2家医药公司储备抗疫医药和生产能力提升,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3家企业办理融资担保业务共计1000万元,帮助5家企业成功申报上级贴息资金100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三是做实资金直达机制,大幅提高政策效率。通过改革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达机制,搭建监控系统,推动资金快速精准投放到终端,确保直达资金安全精准高效落地,2020年我市累计收到新增财政直达资金7.9亿元,实际累计支出7.8亿元,支付率为98.7%。
3.攻坚克难,切实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结构性减税、环保制约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强化财税征管,提升财政实力。一是收入总量取得突破。2020年度,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0585万元,同比增长4.5%,增幅在许昌市排名第一,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通过科学谋划、积极对接,有策略、多渠道地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全年累计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6.4亿元。三是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抓住中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调整专项债券整体结构,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的政策机遇,通过扎实准备、主动争取,2020年,我市分四批成功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21.31亿元,总额在许昌市排名第二,极大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四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融资。市国资委牵头市属国有公司与银行对接申报各类市场化融资贷款,2020年,我市国有公司共获得银行项目贷、流资贷14.06亿元,市投资总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棚改企业债。各公司还积极谋划运营项目,转换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既破解了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也稳定了我市经济大局。
4.务求实效,持续发力“三大攻坚战”。一是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年共偿还各类政府债务本息10.54亿元,牢牢守住了化解债务风险这条底线,擦亮了“诚信禹州”的金字招牌,在“永煤违约”、资本市场全面封杀河南的重大不利局面下,为禹州各类融资保住了一线生机。二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总任务,2020年全市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78亿元,资金支付1.67亿元,支付率93.7%,达到上级要求的支付比例。三是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全年统筹资金1亿元,保障全市扬尘治理、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矿山治理等项目,切实打造生态禹州、美丽禹州、宜居禹州。
5.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市民生支出48.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5%。一是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亿元,同比增长1.9%。仅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护、抚恤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就达1.8亿元,“一卡通”资金发放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全年卫生健康支出9.9亿元,同比增长0.7%。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从60元提高到65元;投入0.8亿元,用于医疗救治、疫情防控设备和防控物资采购、重症病区、发热门诊改造,公共卫生健康和医疗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全年教育支出12.7亿元,同比增长0.3%。全面贯彻因难学生资助政策,因难学生资助资金得到有力保障,教师“三项补贴”得到全面落实,教师待遇得到切实提高。
6.创新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坚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在年初预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再按不低于50%比例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收回财政存量资金3157.7万元。二是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2020年预算编制中同步编制专项业务费和专项支出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对鸠山镇灌溉、法院卷宗电子化外包等20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试点评价,极大节约了财政资金。三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2020年,全市131家预算单位和4家代理银行的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业务均实现电子支付,切实提高支付效率,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四是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国有公司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完成对市属公司的绩效考评和经营管理大检查。全面启动国有公司清理整顿工作,共清理15家公司。完成央企、省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我市共接收36家央企、省企退休人员2086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二、2021年预算草案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指导思想
2021年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和许昌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指引,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文明新城”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坚决过紧日子”要求,“保基本、压一般、抓统筹、强约束、重绩效”,最大限度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收支平衡;坚持精打细算,强化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切实缓解收支压力;深入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强化预算法治意识,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切实规范财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压力。
(二)2021年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700万元,同比增加12115万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197700万元,同比增长5%,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2%;非税收入55000万元,同比增长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调入资金等415743万元,收入总计668443万元。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23300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45143万元,支出总计为668443万元。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98万元,同比增加21876万元,增长23.3%。其中税收收入60798万元,同比增长46.2%;非税收入55000万元,同比增长5%。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乡镇(街道)上解收入和调入资金等498575万元,收入总计614373万元。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61230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45143万元,对乡镇(街道)转移支付支出8000万元。支出总计为614373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485661万元,同比增加337425万元,增长227.6%,加上提前下达转移支付、上年结余等23412万元,收入总计509073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7016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5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6763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034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200万元。
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80556万元,加上上解支出、调出资金等128517万元,支出总计为50907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48156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等547万元,收入总计48703万元。
按照“以收定支”原则,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7003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加上调出资金31700万元,支出总计为48703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计划39767万元,支出28129万元,当年结余11638万元。主要项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9767万元,支出28129万元,当年结余11638万元。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在人代会批准前,可以预安排部分支出。截至2021年2月10日,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亿元,其中:基本支出5.44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项目支出7.06亿元,主要是安排上年度完成的重点建设项目支出和信访稳定支出等。基金预算支出7.34亿元,主要是安排土地收储成本性支出和相关项目支出等。
三、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更加注重规范财政收支,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量入为出,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项目。二是健全收入征管机制。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工作,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动态监管,确保颗粒归仓。深挖非税收入增收潜力,探索建立非税收入绩效考评办法,激发非税收入单位依法征管的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紧扣国家政策导向,抢抓政策机遇,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三是盘活土地资源。紧紧抓住高铁商圈建设、颍云物联网小镇建设等产城融合项目建设机遇,盘活周边土地资源,强力推进土地收储出让,把沿颍河景观带财政投入的巨大土地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财政收入优势,确保土地收益稳定可持续。
(二)更加注重“六稳”“六保”,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兜牢“三保底线”。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切实用于“保工资、保基本运转、保基本民生”。二是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聚焦疫情冲击和影响,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处理好减税降费与应征尽征的关系,把该减的坚决减到位,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切实保障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强化资金调度,落实直达资金管理使用“一竿子插到底”,加强动态监控,确保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困难救助等各项民生得到足额保障。四是激活市属公司潜力。强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项目贷工作,着重从申报发行企业债、与银行合作包装项目贷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解决到期债务偿还资金来源问题,为稳定全市经济运行贡献国企、国资力量。
(三)更加注重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健全政信金融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在政府投融资中的关键作用,促进政府信用和金融工具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健全我市投融资管理机制,科学调度、统筹高效管理融资资金,防范投融资债务风险,促进政府信用和政府融资能力提升。二是有效推进项目融资工作。深度推动市属国有公司与银行对接申报各类市场化融资贷款,储备谋划各类项目,积极转换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统筹盘活债务化解这盘棋。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原则,在调整和优化债务结构上下功夫;积极拓展和创新融资渠道,抢抓政策机遇期、窗口期,强力推进平台公司项目贷和企业债工作,努力实现债务可持续和债务风险的总体可控。四是全力做好政府债券申报工作。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提高债券项目申报质量,全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力争所申报项目更多地通过评审,进入省财政厅债券发行储备库,全力以赴最大限度争取债券发行额度。
(四)更加注重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一是加大监督覆盖范围。以规范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积极拓宽财政监督检查思路,树立开源和节流并重、收入和支出管理双管齐下的大监督意识,提高资金管理效益。二是推进乡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切实防范财政业务与廉政风险,实现内控制度与业务实际紧密整合,保障财政资金和人员两个安全。三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以保障财务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有效执行为重点,切实履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职责,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服务财政管理、保障财税政策执行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切实严肃财经纪律。四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让预算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资金支持挂钩,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五)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财税体制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市乡财政管理体制。以科学合理划分市乡财权事权、严格乡级预算管理、均衡乡镇间财力分配为根本,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兼顾乡镇征管实际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修订完善市乡财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财力事权划分不清晰、收入分配不均衡、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市乡财政分配关系,明晰市乡财权与事权划分,充分调动乡级发展经济、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加强征管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编制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增强预算统筹能力;推进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强力推进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项目数据库、债务数据库建设,提升财政管理效益。三是切实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按照规范、便捷、安全的原则,修订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提升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电子附件、动态监控、支出审核管理,严格各类经费开支标准,加强财务报销审核,使全市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四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大国有平台公司监管力度和清理力度,由国资委主导全市国有公司战略重组规划,加快国有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加强造血功能,减轻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