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牛药知多少?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不少中药以及中成药都与“牛”有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牵牛子
牵牛花很多人都见过,虽然很美,但是入药部分的果实牵牛子却称谓比较“丑”,比如《本草纲目》里面就把其称作黑丑、白丑。实际上,这里的丑是牛的意思,十二地支中的“丑”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牛”。牵牛花的花期以夏季最盛,一般花色呈紫红色者,其种子多黑,花色呈白色、粉红者,其种子多白。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将藤割下,打出种子,除去果壳杂质,晒干备用。表面灰黑色者为黑丑,淡黄白色者为白丑,混合者名二丑,以成熟、饱满、无皮壳杂质、无黑白相杂者为佳。
牵牛子的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肿、泻下通便、杀虫攻积,可用于治疗水肿、喘满、痰饮、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中药在不少医籍中记载有毒性,比如《药性论》提到牵牛子有小毒,不可贸然服用。还需注意,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牵牛子。
牛 蒡
牛蒡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花、根、实皆可入药,为药食两用之品,有“蔬菜之王”之称。
中医认为,牛蒡花、牛蒡叶性味甘、凉,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之功,适用于感冒咽痛、咽喉不利等。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为牛蒡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候、解毒透疹、止痛消肿之功。《本草经疏》言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
牛蒡根有疏风散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痈疽疮疥等。《本草纲目》中载有牛蒡“煎苗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有食疗作用。
牛 膝
牛膝,别名怀牛膝,为四大怀药之一,药用部位是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怀牛膝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腰膝酸软,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筋骨萎软。怀牛膝作为活血化瘀药,孕妇须慎用,古代常用其下死胎、下胞衣。牛膝还有一个“胞弟”,即同科植物川牛膝,二者有相似的功效,但又各有所长,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则长于活血祛瘀。
牛 黄
牛黄是牛的干燥胆结石,是病理产物,所以天然牛黄量少,现常用人工牛黄,但它只有牛黄的部分化学成分,质量稍次。它有两个典型的鉴别特征,药材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取本品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习称“挂甲”。牛黄有清心化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有名的安宫牛黄丸里就用牛黄作为君药,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息风止痉。
水牛角
水牛角为动物水牛的角,可入药。说到水牛角就不得不提另一味中药——犀角。动物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疗效较高。但由于部分动物濒临灭绝,犀角和虎骨在1993年就已经明令禁止入药,穿山甲在2020年也禁止入药,用其他中药材代替。现一般用水牛角代替犀角。水牛角功效跟犀角基本相同,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功效。只是水牛角作用稍弱,相比犀角用量要加大。
牛黄类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以及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窜,有损胎气,孕妇慎用。
牛黄清心丸由人工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白术(炒)、茯苓、桔梗等29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心化痰、镇惊祛风之功效。适用于风痰阻窍所致的头晕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乱、言语不清及惊风抽搐、癫痫等。
牛黄镇惊丸具有镇静安神、祛风豁痰之功效,可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牙关禁闭,烦躁不安。本品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运动员慎用。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牛黄抱龙丸具有熄风化痰、镇惊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惊厥、中毒性痢疾、乙型流脑、高热惊厥等。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合并麻疹所致之昏迷谵妄、烦躁不安、痰鸣抽搐等症状亦有较好疗效。
牛黄降压丸为清热剂,具有清心化痰、平肝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
牛黄上清丸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效,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服用此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