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芽 满地爬

“七七芽,满地爬。咬我的手,扎你的牙。”这首儿歌说的是乡野里生长的一种野菜。春分之前,乡下的老婆婆、小孩子三三两两,拎着小铲子,挎着小竹篮,在春意萌动的野地里寻寻觅觅,采挖刚绽出七八个叶片的七七菜,采撷青嫩嫩的春色,品一品鲜灵灵的春味儿。
七七菜为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刚从地里拱出来时鲜嫩可食,若是过了时令,不光茎秆木质化后粗硬,那些齿状的叶片长出了密密的刺儿,扎手也扎嘴,没法吃,故而它又叫“刺儿菜”。
七七菜学名叫小蓟,俗名还有刺蓟、枪刀菜、千针草、野红花等。古时即作为一种救荒菜,明代朱橚编著的《救荒本草》提到了它,云:“刺蓟菜,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甚美。除风热。”小蓟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能,常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症。小蓟始载于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含小蓟成分的中药方剂有急济饮、十灰丸、必胜散等,均有凉血止血、养阴清热的功效。北宋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的“凉血五汁饮”,把鲜小蓟根作为主要成分,适用于血热吐血、口干而渴等症。南宋严用和《济生方》也载有以小蓟为君药的复方“小蓟饮子”,是主治热结下焦之尿血、血淋的经典方剂。
七七菜在乡间还叫“止血草”。小时候,我和家人到地里割草打柴,一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手脚,就近寻来一株七七菜,摘它带刺儿的叶片一个劲儿地揉搓,将搓出的汁液滴到伤口上,再把揉烂的叶子敷上,按压一会,过不多久血就会止住。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野外玩耍,我不小心崴了脚,一拐一瘸回了家。母亲采来门前院后的七七菜,嚼碎了敷在我红肿疼痛的脚脖子上,念叨几句歌谣:“七七菜,冒青汁,消了肿祛瘀积。吹一吹,长新皮......”第二天一早,我的脚脖子就消肿了许多,不影响走路了。
小时候,每到开春,我的鼻子还常流鼻血,母亲到野地里挖来七七菜、白茅根、野芦根,洗干净,放在砂壶里熬煮,凉透了让我当茶喝,不几天鼻子就不流血了。
七七菜是田间常见的一种杂草,俗语说:“地贫人耍滑,光长七七芽。”道出了七七菜生命力之顽强,乡下人对这种与庄稼争肥夺水抢阳光的野草并不待见。春末夏初,七七菜长得越发茂盛,举起长长的花柄,撑开一个个淡紫色的小花伞,模样儿倒也清秀。不过,它那锯齿状的叶片上长满了小刺儿,被扎后刺痛、瘙痒,连猪羊等家畜也不愿碰它。所以乡下人给它起了很多赖名儿,如刺儿草、刺狗牙、小恶鸡婆等。
可我倒是记着七七菜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好,记住它葱葱郁郁的景象里掩藏的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