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听雪的故事
巍巍的荟萃山南麓,苌庄镇杜沟村西侧,有一条沟,当地人称此为“石门大峡沟”,沟谷两侧生长的原始自生林茂密繁盛,遮天蔽日,曲径通幽。顺着弯弯曲曲的羊场小道往上走,但见峡高谷深,沟壑纵横,秀石遍布,奇峰连绵,山恋叠翠,别有洞天,是人们登山旅游、休闲度假、品味古今、享受自然的好地方。绿草如茵的山腰间,横卧着一块天然生成的红色巨石,平坦如砥,与神秘的石门洞遥遥相对。春秋时期,苌弘与孔子抚琴高歌、石门听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苌弘,字叔,又叫苌叔,公元前582年出生于周朝古阳翟(今禹州)西南的苌弘街,苌庄因此而得名。他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年轻时就遍访名师,在家乡方圆数十里外拜师学艺,学习文化和乐技。他对各种乐器更是情有独钟,倍爱有加,曾三番五次去观摩箜篌制作,不厌其烦地习练弹拨技艺,故称之谓“苌弘箜篌九重天”。苌弘的住室里放有不同类型的排箫,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吹起排箫,左邻右舍听到动听的箫声,倍感悦耳舒心,箫声入耳,百事不忧。苌弘在自己屋里备有几个大小不同的碗,装上少许水,闲时用木锤敲击,发出清脆悦耳、振动穿透的声音,故有苌弘“编碗敲击”练习“编钟敲击”技巧之说。苌弘天文地理无一不通,文韬武略无所不能,尤其对音律乐理、阴阳八卦更是造诣颇深。他生性耿直,品行高洁,以忠诚仁德名扬于世。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政局纷争。身为周景王、周敬王士大夫的苌弘,在周王朝面临灭亡之际,联合外部力量,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却因得罪权贵,屡屡遭到晋君的加害。为避灾驱祸,他毅然辞去官职,回到了风景秀丽的家乡——苌庄,过起了农耕渔猎、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日子过得舒心快乐。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著书立传,非常仰慕苌弘的人品学识,尤其对他在乐理方面的高深造诣钦佩已久,听说苌弘在家乡居住,遂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来到苌庄拜访苌弘。
孔子弟子三千,名誉天下,苌弘对他也十分赞赏。二人见面,均有知音难遇、相见恨晚之感。两位贤士坐而论道,促膝长谈。苌弘弹拨古琴,博学施教,详细讲解音律、韵律的曲式与精妙和音乐在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认真聆听,虚心求教 。当问及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时,苌弘答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孔子感悟周朝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对苌弘的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感佩不已,尤其听了苌弘对武乐与韶乐的演奏,真可谓如痴如醉,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修订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其中“乐以发和”思想就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这次长谈史称“访弘问乐”。
一天傍晚,苌弘见月上东山,银光遍地,就和孔子在院中坐谈。时值初冬,山中夜间已觉寒冷,苌弘就在院中燃起篝火,与孔子畅谈为人立身之本、治国安邦之道。孔子手拿一根柴棒,时而拨拨炭火,时而在地下画着什么。此时月上中天,万籁俱寂。兴致所至,苌弘站起身来,提议到野外走走,看看山间夜色美景。孔子欣然应允,随手将柴棒扔到院里的柴堆上,然后携手走出院门,沿着小路边走边谈,不知不觉来到石门山前,走上苌弘常在这里赏月弹琴的高台。夜色深沉,月光渐渐被乌云遮去,山上竟淅淅沥沥飘起了雪花,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苌弘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伴着雪花,音随意转,时而奔腾激越,似高山流水,时而悠扬婉转,如入仙境,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孔子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感觉,拍手叫绝。
雪静静地下着,天空没有一丝风。苌弘站起身来,轻舒长袖,低声吟唱:“雪花晶莹兮,轻落我手掌;缓缓融化兮,浸润我心房;风雨兼程兮,悲喜亦遍尝;相逢是缘兮,知音在何方?”孔子应声而起,抚琴和道:“雪花晶莹兮,轻落我手掌;缓缓融化兮,浸润我心房;浪迹天涯兮,学礼问乐忙;相逢是缘兮,不负好时光。”两位巨人在石门山上翩翩起舞,尽情歌唱,惊起一群栖巢的寒鸦飞向夜空。
天亮了,浓浓的晨雾笼罩着山野,在峡谷荡漾。巡山的将士看到石门山腰冒出的仙气,听到悠扬的歌声和琴声,十分惊奇。走近一看,见是两位雅士在抚琴弹唱,遂高声询问。苌弘和孔子高兴地应答:“ 我们在这里听雪!”
如今,在苌庄杜沟的石门山上,仍然保留有“石门听雪”的遗址。
光阴如梭,岁月变迁。虽然事隔2000多年,但苌弘与孔子石门听雪的故事至今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