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县记忆:故城西关街的繁华与残破
从西大街向西走,过西关桥,穿前进路,进入故城西关街。
在禹州故城,西关街是在故城城墙之外的。引颍水灌注的城壕,把故城紧紧地裹起来,形成坚固的屏障,再加上城墙、城楼,在冷兵器时代,禹州故城是有险可守的。
但,这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故城的宣化街聚集了故城的众多商户,是有名的商业繁华地段。而去洛阳、登封、神垕、汝州的官道,从怀远门(西城门)经西关街向西逶迤而去。作为故城的西屏障,西关街的地理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故城的西关街非常短,从西城门(怀远门)到大王庙沟,全长428米,宽6米。街道两侧,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京广杂货铺、药铺、铜匠铺、颜料铺、印染铺、书店、饭店、玻璃瓶铺、车场、干果铺、杂货铺、木匠铺、张罗铺、鞭头铺、铁匠铺、冶炼铺、钉马掌铺等。
据《禹州故城》记载:“民国年间,西关是故城药交会、骡马大会的主会场,有种药园,有跑马岗、大王庙、裴山庙等。每年会期不断:正月十九日唱戏敬菩萨和火神,四月初一在跑马岗唱戏敬裴山神。三月十二日开始唱戏起骡马药材大会,三天换一班大戏,一直唱到省内外客商云集、六艺到齐方转入正会正戏,赛马、牲畜交易、药材买卖也随之活跃起来。舞龙耍狮、刀山杂技、耍猴卖艺、拉洋片、说书卖唱、占卜算卦、卖小吃等,一直延续两个月。到八月十二日和十一月十二日又分别有两次药交会。
优越的市场环境,使西关成了药材种植和经营集中之地。除几家药材种植园之外,忠和合、赵隆泰、天兴堂、广发昌以及钧兴祥、义药行、药铺、药栈长期在此设店经营。另有山货、皮具、翻砂铸加工、酱菜杂货等一街两厢店铺相连。
早晨的西关集市,远近闻名,售卖蔬菜、瓜果、点心、小吃、粮棉等的小商小贩,如约而至。附近的居民一年四季在集市上穿梭,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故城的集市可以上溯到明朝,早在嘉靖年间,禹州故城就有“四街五集”之说,其中西街(古称宣化街)集西起西城门,东至煤市口。清朝顺治《禹州志》记载,全禹境内有六个集市:城区东、南、西、北四关设集,此外康城和鸿畅也有集市。
清朝道光《禹州志》记载,当时城区四街设集,轮流成市。民国年间,城区仅有三集:黉学门集、西仓集和西关集。以黉学门集为主,其它两集为轮集,并多有变化。
当我们漫步在西关街,过去的店铺虽多破旧,仍可窥其原貌。旧店铺与新式门面混杂相存:一会儿是装饰一新的小楼,一会儿是缺梁少瓦的老店铺。偶尔会冒出一个古朴的宅院门楼,在各种现代材质的遮掩中,仍能显露出昔日的辉煌与繁华。
我曾多次驻足,去欣赏和想象昔日的西关街:车水马龙,摩肩擦踵,熙熙攘攘,光鲜琉丽。岁月在朝阳和落日的余晖中,慢慢挥洒。
西关街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田家拐、河道口让西关街的影响力向南北延伸;而与之平行的西关南后街(今红星路),全长500米左右,宽约7米。西关南后街南侧的聂政台,远近闻名,文人骚客多有诗章留存于世。
聂政台下曾是故城商业繁荣之处,不仅骡马大会、药交会在这一带,而且成为常年商业盛处,著名的杨永先眼药创始人杨永先就发迹于此。他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来此赶会,并解囊救助过失火商户;道光二十四年(1844),他又集资整修聂政台,后来才搬入城内西大街。
然而,更令今天的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西关街竟在西关寨寨墙之内。
出西城门(怀远门)、过城濠桥即进入西关寨。西关寨是土筑寨墙,砖石寨门。其初建均无文字记载,许是建于战乱频仍的清朝中后期。
由于西关地处禹州通往登洛要道上,在四关中属最早繁华之区。故西关寨比南关寨稍大。寨直径约1.3华里,为不规则圆形。墙基丈八,顶宽一丈,上筑寨垛,总高两丈。也是寨开五门,均可车辆通行。
东寨门连接西城门,西寨门面对禁沟村,南寨门在今三监狱北墙内,北寨门靠近颍河岸。在西寨门偏南约70米处,还开有一个小寨门,以备应急时用。东西寨门宽有5米,南北寨门不过4米,而小寨门不足3米。西寨门上建有阁楼,上可住巡逻民团及更夫。寨门外向西,一路两边布满骡马车场、干店饭铺,热闹非常。
现由于交通要道南移,城区东扩,西关一带成为比较冷落萧条地片。寨墙也因建房、修路、填坑而消失。
寨址是无法寻觅的,更不用说寨墙和寨门。然而,西关寨的轮廓了然于心。
从西关南后街(今红星路)一路前行,整条街道全长450米,宽6米,路北的家属院、禹州市机器制造(集团)拖拉机公司(原禹县农机修造厂),路南的河南省第三监狱,把视野限定在空旷、森严与落魄上。紧闭的大门、模糊的厂院,“团结求实,高效文明”的标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落寞而沉寂。
在红星路与大王庙张交叉口,又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厂院大门“河南省禹州市陶瓷厂(原城关镇瓷厂)”,青翠而茂密的大树透过院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始终没有找出大王庙巷的“大王庙”,也不知道它奉嗣的是哪位大王。出大王庙路,与西关街汇合。这也许是西关寨的南侧。
走出昔日的西关街,向西依然是一条村道,过商城路,见路南竖着一个标志牌“西关街”,它应该是昔日西关街的延伸,穿过居民区,在路北有一个破旧的存在:“九山禅寺”。木门、砖圈洞、层次清晰的碎砖乱石屋顶、高矮不一的灌木,这应该是历史久远的见证。
依然是西关街,在与韩城路相逢后,是正在翻修的马王庙和跨禁沟的小桥,这就是西关寨的西段与西寨门所在的大致位置。我测算过这个距离,距东寨门有1100米的距离。
从西关街折返时,我步入河道口街。从狭窄的街口进入,里面道路纵横,街道幽深,各种路面混杂其中。我从几个路口,抵近北关颍河,在起伏曲折中,遥想昔日的西关寨及北寨门。曲径通幽,我在慢慢探寻中,从西关北后街走出,这是一条与西关街平行的东西街,全长500米,宽3米,现在为居民区。
在多灾多难的近代,西关寨经受了太多的战乱。如民国《禹县志》记载: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十月初二日,寇掠西关。寇侦城内驻军別调,乘夜东下,将袭城。值驻军复回,乃大掠西关。高村民社孙玉芳率乡民要其归路,大败之,尽夺寇所掠,散还民家。”
当我走遍西关街,准备返回时,再一次回望早晨的西关街,此时万道霞光辐射在西关街的屋顶、店铺和路面上,给西关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