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碗青浮薄荷叶

到郊外散步时,我在老乡家掐了几枝绿盈盈的薄荷带回来,插在注满清水的花瓶,置于书房,读书写作间隙,闻一闻薄荷香,可醒脑提神。我还喜欢揪两片绿薄荷,洗净入杯泡茶,看着绿叶在水中悬浮,啜饮一口,缕缕清香直入喉底,顿感清爽怡人。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种植薄荷、药用食用薄荷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其《丹方大全》一书的鼻病方中,多处提及薄荷入药疗病。在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著《甘泉赋》中,已有汉武帝在甘泉宫种植薄荷的记载。五代南唐医家陈仕良在《食性本草》中将薄荷称为“吴菝蔺”,江浙一带将其作为蔬菜食用。唐代药学家苏敬《新修本草》记载:“(薄荷)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薄荷的特征、栽培、分布和用途作了详述:“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可见,薄荷早在明代已被广泛栽培。
薄荷的药用价值从其别称上可见一斑。人们常在水井周围、渠头地旁乃至庭院内种植易于成活的薄荷,便于随时采摘,作药食用或茶饮。其味辛而性凉,散发特殊的香气,气味似人丹,故世人呼之人丹草、仁丹草。又因薄荷擅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故亦有眼药草、凉喉草诸名。
炎炎夏夜,人们在薄荷小院里纳凉,常揪上几片薄荷洗净泡茶,入口清香四溢,解暑消乏,所以薄荷也叫“夜息香”。夏天蚊虫滋生,偶尔被其叮咬,或生了痱子,人们便用鲜薄荷擦抹患处,盖因薄荷有清热解毒、透疹止痒之效,故而乡民又唤之“见肿消”。薄荷其叶辛香,煮鸡味香而美,所以薄荷还称“鸡苏”。薄荷之意为“近于荷”,如初生的小荷,有清热解暑之效,故又有“荷钱”之称。此外,古籍中薄荷还有蕃荷菜、升阳菜、水益母、鱼香草等异名。
有意思的是,还有人称薄荷为“猫儿薄荷”。南宋诗人陆游喜欢养猫,小猫在小院里玩耍,常从薄荷间穿过,有的还卧在枝叶间避暑,被浓郁的薄荷味熏得昏昏欲睡。陆游在《赠猫》中云:“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又在《题画薄荷扇》里写道:“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自怜不及狸奴点,烂醉篱边不用钱。”与他有同样爱好的南宋诗人陈郁,为爱猫写有一首《得狸奴》,其中“薄荷香中醉欲颠”一句,将猫戏薄荷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其实,诗人诗中醉猫的“薄荷”并非薄荷,而是一种长得很像薄荷的植物——荆芥,俗称“猫薄荷”。盛夏的荆芥可高达1米多,开淡紫色小花,花叶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使猫科动物兴奋愉悦,又因其形状像薄荷,故别名“猫儿薄荷”“猫薄荷”。
“雪碗青浮薄荷叶,银匙红点葛精花。”薄荷,这生命力顽强的香草,在炎炎夏日,总给人带来一缕缕清香、一丝丝清凉,一份难忘的惬意。置身于薄荷香萦绕的小院,连梦都会被濡染得清凌凌、酣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