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星”秤匠

千百年来,木杆秤作为一种称量工具代代传承,在市场交易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凭借秤杆上镶嵌的“星花”识别斤两,所以人们又称制秤师傅为“星秤”师傅。
古人最初发明木杆秤时,对应着天上的星宿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其中前七颗星指代北斗七星,告诫用秤者立于天地之间,要像北斗七星一样心有所向,不能因贪念而有所偏颇;后六颗星则指代南斗六星,代表着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提醒人们用秤时要心居中正,不可偏斜。后来又添上“福禄寿”三星,变16两为一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把16两秤统一改为10两秤。现在的“半斤”和过去的“八两”重量其实是相等的,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杆秤称重更称良心。如果生意人见利忘义,给人短斤少两有损阴德,减福、减禄又减寿,反之则多福、多禄、多寿。在我国传统相术中,南斗六星主生,北斗七星主死;而少福多苦,少禄受穷,少寿短命。把生死与人生中的福禄寿标注在同一杆秤上,就是警示世人要买卖公平、生财有道,否则就等于是在伤害自己。
早些年,星秤师傅除了在集会上摆摊,还经常挑着装满工具和原材料的挑子游乡串村,除了现场制售,还为人们校修秤杆、调配秤砣等,损坏的杆秤大多都会在他们手中“起死回生”。
如今,随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精准的各类电子磅秤出现,曾经担纲市场称量主角的杆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木杆秤的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乡间再难见到星秤师傅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