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杨宏彬在清除丹参田里的杂草。田妍锐摄

“在省农科院和市中医药技术发展中心的指导、帮助下,今年的丹参长势特别好,亩产2吨不成问题。”10月25日,在范坡镇姚召寺村丹参种植基地,广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宏彬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丹参田,高兴得合不拢嘴。
杨宏彬种植中药材已有六、七个年头,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上千亩,规模越来越大,切切实实尝到了中药材种植的甜头。“今年我又流转了几百亩土地,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杨宏彬说道。
通过种植中药材,不仅杨宏彬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致富。从栽种、管理到收获、分拣,中药材种植需要大量人力,附近很多村民都在合作社找到了务工的机会。据杨宏彬介绍,用工量大的时候,一天得有200多人同时在地里干活儿,平常管护七八十人。
中药材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统筹谋划、凝聚合力,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重点工作,基本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材仓储物流和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全市药材种植品种40余种,种植面积50万亩,拥有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180余家,规模化种植基地96个,年产中药材9万吨,年产值7亿元;中医药加工企业59家,加工产品1000种以上,年产值30亿元;医药流通企业21家,年销售额50亿元;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规模达到400余亩,门店2000余间,药商近5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年交易额40亿元,中医药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成为我市农业增效的特色产业和群众增收的富民支柱产业。
走进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自动生产线机器正在运转,“轰隆”声响个不停。在包装车间内,几名工人正有序地对刚刚生产出的成品进行打包。
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位于市产业集聚区医药健康产业园,是一家以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大健康产品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药企业。该企业立足“千年药都”,依托河南道地特色中药材和禹州传统中药炮制技艺核心技术为主打产品,传承传统炮制技艺精髓,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逐步打造最有价值的健康产业链。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扶持引导制药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产业特色逐步凸显、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前沿阵地,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截至8月底,我市规上医药健康产业2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4.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4.7%。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工作举措,充分发挥中医药专班作用,有序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快中医药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为推动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提供健康保障。”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伟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