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笔架山(二)

三峰山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和历史底蕴的山峰,它不仅是自然风光的优美体现,更是历史文化的沉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塔,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
丹青彩石洞
丹青彩石洞,是山底吴九龙山的一颗瑰宝。它洞口高达2米,高低不一,长达数华里,通风透气,洞内有东丹青泉、西丹青泉,泉池方丈,泉水甘洌,碧色澄清,千年不涸,奇观无比。
更为奇妙的是,石头里天然含有一种颜料,厚度不过一尺,呈嫣红色泽,俗称蛤蟆墨。据说,道子幼年时曾到洞里取墨作画。民间传说,洞内有山鬼,道子曾画十八罗汉以镇妖、驱邪。这里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奇境。
1945年,丹青彩石洞成为青年抗日文艺团工作团活动的要地之一。这里地势高峻,易于守卫,隐蔽性好。抗战时期,八路军四支队张才千将军带领抗日健儿在此活动,神出鬼没,探敌情,做向导,传单散发,贴标语,发动群众,军民团结,痛击日伪。曾有一次,他们击毙了日军大佐铃木的坐骑,铃木落荒而逃。九龙山南麓的善财寺,是培养革命人才的地方。进步青年董少亭、冀克钦、张玉堂、张玉盘等人,在这里接受了革命的熏陶和锻炼,为抗日前线输送了新生力量。虽然是星星之火,但大有燎原之势。
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我们要缅怀先烈,发扬光荣传统,激励革命后代。张才千将军曾为丹青彩石洞题词:“发扬光荣传统,激励革命后代。”
丹青彩石洞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怪石嶙峋、曲径通幽,每一步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回顾历史,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还要从他们身上学到勇气和坚韧。
丹青彩石洞,作为一个承载着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方,更应该被我们倍加珍视和保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丹青彩石洞,既有自然奇观,又有人文传承。在这个极富灵性的地方,大自然和人的力量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文化遗产,发扬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